语言:
ENG
香港
上海

最新消息

医疗事业 从心出发 盈健医疗集团首席医务总监 彭丽嫦医生
2021.1.14
Coverstory_0108_01

彭丽嫦既是医生,也是医疗集团管理人,她唸医科出身,也读过EMBA,放下听筒,走出诊症室,换上行政服,当管理、建团队、定策略,亦驾轻就熟。她说,医疗是「对人」行业,无论担当任何角色,皆要对人「有兴趣」,做事冷静也需有感情,医疗工作有温度、不冰冷。「所谓用心做,不是独自埋头苦幹便行,你要有一份同理心,正如行医,你是『睇人』,而非单纯『睇症』,需急他人所急、关顾代入病人身心、家庭及工作需要,甚至财政负担的整体考虑,作出合适到位治疗方案建议。至于管理也要投入感情,『有feel』很重要,和团队产生共鸣,大家理念一致。」事业穿梭医务与管理两边,更要「一心二用」。

 

医生变身管理人

她形容,经营医务中心,需要另一种头脑,知识技能跟行医截然不同。当年踏足商业世界,也是边做边学,首次物色商场舖位,「胆粗粗」参加招租面试,令她大开眼界。「坦白说,医生很少参加面试,连见工面试也甚少,平日就是专心钻研如何医治病人。那次参加租务面试,数位面试官向我提出经营上的问题,例如诊所如何营运、有何策略定位、现金流怎样安排等,虽然有些财务术语不甚理解,但我也尽力回答问题,分享经营理念。那次经歷令我上了宝贵一课,像跳出医学的框框,走进实战商业世界。」

 

其后顺利开设首间医务中心,以「仁心称心」为宗旨,不断改进营运模式,赢得口碑。同时把行医和经营理念推广出去,服务更多市民和社区。后来业务快速扩展,在短短5年间,在各区开设20多间诊所,她需与时间竞赛,招募人才建立团队。「平均1年开5间医务中心,请人有很大挑战,既要招聘足够前缐医护人员,确保周一至日也能如常运作,同时要建立管理团队,为前缐发展提供支援。」

1997年,是彭丽嫦事业转捩点,当年她与合伙人成立盈健医疗,在九龙东开设首家医务中心。她要一人分饰两角,行医之余,亦要兼顾日常管理,从招聘员工到营运执行,事无大小,皆要亲力亲为,对从未涉足商业世界的她,可谓挑战重重。

1997年,是彭丽嫦事业转捩点,当年她与合伙人成立盈健医疗,在九龙东开设首家医务中心。她要一人分饰两角,行医之余,亦要兼顾日常管理,从招聘员工到营运执行,事无大小,皆要亲力亲为,对从未涉足商业世界的她,可谓挑战重重。

 

初时招聘医务中心助理,她常变身HR人员亲自面试,累积一番拣人心得。「面试在诊所进行,我为病人诊症后,随即变身面试官,叫应徵者进房面试倾谈。拣选人才,最重要是针对工种职能,提出合适问题,看应徵者是否具备相关质素。医务中心助理负责登记接待、协助医生应诊,常要面对病人查询,因此为人需淡定稳重,方能予人信心。若然回答问题张皇失措,说话不敢望人,那就多花时间培训才行。」

 

由前缐做起 晋升区域经理

集团经多年发展,已建立专业医护团队、一条龙医疗服务配套和营运管理三大范畴的完善架构,至于前缐门诊也有医务中心主任、经理、区域经理,主理日常运作。随着集团2016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彭丽嫦亦成为上市医疗集团共同创办人兼首席医务总监,目前管理旗下近70间医务中心。

 

不少人认为,投身医疗行业门槛甚高,如医生、护士、治疗师等,皆需拥有相关专业资格,但事实上行内不只有这些专业工种职位,对前缐门诊服务、营运管理人才也有很大需求。尤其近年集团式医疗中心发展迅速,正正令行内职位工种更趋多元化,并开拓了营运管理事业阶梯,年轻人即使沒相关知识经验,入行也可透过接受专门培训,以医务中心助理为事业起点,逐步晋升,成为管理团队一员。「我们有不少员工,入职由医务中心助理做起,工作十多年,现已成为区域经理,负责管理十多间医务中心。」

 

彭丽嫦续说,盈健医务中心建立高质素和绩效营运平台,除有各科医生和治疗师等在前缐专注提供专业服务外,各种行政管理事务如业务发展、客户服务、药物安全及採购、库存管理、财务安排以至人才招聘和培训等,皆需要专业营运和管理团队悉心打理,年轻人若由医务中心助理做起,不断累积经验,接受管理领导培训,也可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我们为医务中心助理设立多级晋升机制,新人可逐步晋升为高级助理、中心主任、中心经理、区域经理。若晋升至区域经理,需负责管理多家医务中心,另也会从行政『功能』增加权责,专责集团各项行政职务,像客户服务、设施管理、病人关顾等。年轻人若有志入行,沒经验也不紧要,我们将提供为期6个月在职训练,让新人掌握多种知识,如专业操守、人体生理学、基础护理培训、医学仪器操作、感染控制、药物学等,之后慢慢累积经验,深化管理知识技能。」

彭丽嫦说,员工定期举办活动,运用创意,展示公司价值理念。

彭丽嫦说,员工定期举办活动,运用创意,展示公司价值理念。

 

至于人力资源、财务、资讯科技等后勤部门,也可为有志入行者提供不同发展路向。彭丽嫦犟调,医疗服务融合创新科技乃大势所趋,Health Informatics(医疗资讯学)将大行其道,对IT人才需求日增。「我们推行电子病歷多年,系统不断累积资料数据,需有IT人才提供基建、支援和保安服务,未来将加犟数据分析,优化管理和营运。此外,我们亦积极开发手机应用程式平台,与病人互动,预计将来客户从登记、问诊、付款甚至保险索偿,也可一站式处理。」

 

管理人的理性与感性

彭丽嫦出身自基层家庭,父亲从事机械工程行业,家中有数兄弟姊妹,她排行最大,自小用功读书,立志当医生,后来如愿考入中大读医科,学习过程虽然艰辛,考验重重,但也享受其中:「5年大学生涯,让我体会到,书海宏大,学海无涯,而我能有幸畅游当中,很感恩亦很满足。」

 

毕业后到公立医院实习,由学院走上前缐,学以致用并接受极限考验。「在医院实习,常捱更抵夜,工作要36小时on call,曾试过连续72小时当值,无论对思想、情绪、体力、行为,也是极大挑战。你要抵得住疲累,保持头脑清醒、情绪稳定,时刻做正确决定并无误地执行。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冠心病房实习时,需密切照顾许多急性心脏病病人,我每隔一两小时便要为他们抽血化验,时刻监察病情变化,整个深宵,在医院不停进出病房,拿样本去实验室化验,夜阑人静,走廊梯间空无一人,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我提醒自己,每一步对病人也极重要,纵使疲惫也要坚持下去。」

 

因有感在公立医院工作比较规律,她希望尝试一些挑战,后来机缘巧合下到私营机构执业,发现在社区接触到的病人层面跟公营大为不同。「在社区行医,跟医院病房很不同,病人多来去自如,沟通又来得直接,除了治疗,也很适合多做疾病预防工作,把防病防患关卡大大提前,促进『病向浅中医』,彼此建立密切医患互信关係,我喜欢这一种守护的体验,满足感形成犟大驱动力,自此便决定日后事业路向,希望成立为社区服务的医务中心。」

 

创立业务,经营管理,需理性和感性兼备,决策需冷静思考,管理则要投入感情。「当管理人,你要与人有共鸣,同事是否开心满足、爱工作有热诚、事业能否不断增值提升有所发展、对公司有否归属感和共同目标理念,你也需关注,为他们设想,拥抱公司文化及传承。医疗行业工作颇为稳定,我们不少同事服务十多廿年,事业和集团一起成长。他们毕业便加入公司,能跟公司与时并进、投入工作,由医务中心助理变为主任、经理,还成家立室、生儿育女,彼此建立深厚感情,这是难能可贵的经歷,而他们也是公司宝贵的人才资产。」

彭丽嫦认为,随着市民日益注重健康,加上本港人口老化,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与日俱增,行业发展将更趋蓬勃,就业前景可观。

彭丽嫦认为,随着市民日益注重健康,加上本港人口老化,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与日俱增,行业发展将更趋蓬勃,就业前景可观。

 

随着业务不断扩展,她的工作涉猎层面愈来愈广,渐觉知识不足,于是在数年前攻读EMBA课程,增进商管知识。经营管理业务,与行医看似南辕北辙,但彼此有着共同要素。「我一向相信,凡事皆要用心做,行医如是,管理亦然。对我来说,经营业务不无挑战,但只坚持信念,不断求真创新、努力不懈、与伙伴互惠共赢,定能克服困难挑战。」

 

本港医疗从业员 十年增五成

医疗业一向渴求人手,在疫情下,从业员人数不跌反升,人手需求持续增加。据统计处数据显示,「人类保健服务」行业,包括公私营医疗机构的各类从业员数目,过去十年增长犟劲,由2010年9.2万人,增至今年第三季14.1万人,增幅达53%之多。而较去年9月则上升4%,反映疫情中就业仍持续增长。

 

此外,过去10年行内机构数目增幅亦显着,由6,323家增至目前9,083家,增长逾四成,反映业内无论机构业务和人手编制持续扩展。

 

资料来源:recruit.com.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