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新冠肺炎已经形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不少确诊个案源头未明,有不少专家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体内已有大量病毒,潜伏期长,但病人未必有明显病徵,这更容易造成广泛传播。如今既沒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且疫苗还在研发阶段。及早发现隐形病人和予以隔离是现时最有效的方法阻止病毒继续扩散,而选取可靠的检测方法更变得尤其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测试适用于那些人士?A. 尚无症状但害怕/疑似感染人士B. 较容易感染高风险人士 (长者及长期病患者)C. 已出现病徵人士,例如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 D. 现正接受家居隔离之人士 目前新冠肺炎的检测方式,大致可分为二种,市民在选择上可自行衡量採用那种方法。 I) 检测病毒基因-(RT-PCR)技术 样本:深喉痰液或咽喉擦拭液 原理:测试以「即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1为基础,旨在检测病人的病毒核糖核酸(RNA)。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有高灵敏度,即使样本只含有极微量的病毒RNA,也可以在被检测出来,是临床确诊的标准。 时间:6小时左右 技术:需于化验室由技术人员操作 准确度:非常高(但受採检技术影响而降低) 价钱:相对较高 应用范围:由于有高精准度和灵敏度,是临床确诊的标准。盈健医疗全缐医务中心,政府衞生署以及本港私家医院亦提供此类测试方法。 II)检测病毒抗体 - 血液快速测试 样本: 血液 原理: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只需要用1滴血,检测血液内的IgM及IgG抗体,若呈阳性反应,一般试纸上会出现2条横间。 时间:15分钟左右 技术:可于採检现场直接操作 准确度:高但不适用于疾病最早期的诊断 ***由于人体抗体反应出现较慢(约发病后首7天),会出现假阴性,致出现误诊,令病者误以为自己沒有病。 价钱:低 应用范围:因价钱普及测试快速,较常用于大规模的筛查。血液快速测试目前可在市面部份诊所内提供,亦有网上家用版本声称能提供有高准确度测试,但因网上沒有任何监管,产品衞生及准确度成疑。市民使用这类家用测试套装前,宜先谘询医生意见,有关测试亦建议只作为辅助参考之用。 Source: Weifang Kong and Prachi P. Agarwal 此外,部份患者肺部X光会出现璃样混浊变化1(ground glass opacity),肺部X光及低剂量电脑扫描技术可有效提升确诊准确率和效率更清楚排除相关风险。 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suspected human cases by RT-PCR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peiris-protocol-16-1-20.pdf?sfvrsn=af1aac73_4 Radiological findings from 81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Heshui Shi, Xiaoyu Han, Nanchuan Jiang, Yukun Cao, Osamah Alwalid, Jin Gu, Yanqing Fan, Chuansheng Zheng. 此网页内的资料只包括一般资讯仅供访问本网站的人士个人参考之用,并不取代医生给予病人的意见和指示,如有疑问,请向你的医生查询。对于内容有任何遗漏或错误,恕不承担任何责任与后果。
2020.3.27
新冠肺炎疫情下,现时大家虽然在室外的防疫意识已有所提升,但其实回家前后的衞生措施亦不容忽视,否则会有机会暗藏细菌病毒,增加患病及传染家人风险。盈健与你齐心抗疫!以下列举5大家居抗疫小贴士,大家紧记要做好防疫措施,时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受病毒感染! 【TIPS 1:用漂白水清洁鞋底】鞋子入屋前应先进行清洁,以免将病毒细菌带回家,首先预备一支1:99稀释漂白水喷剂,喷于鞋的底面,待风干后才将鞋子放入屋内。或在门前预备地毡,回家前将1:99稀释漂白水喷于鞋的底面,把鞋印在地毡上,再进入屋内。 【TIPS 2:除下及妥善处理口罩】街外满佈细菌,入屋后应尽早除下口罩,建议可预先于近门口位置预备小胶袋/一般卷装保鲜袋,以酒精搓手后,除下口罩(只接触口罩的橡根),避免触摸口罩内外部分,将口罩放入胶袋或保鲜袋封好再弃掉。 【TIPS3: 更换衣服及沐浴】返工放工经过很多地方和接触不同的人,随身的衣物藏着无数细菌,所以回家后应即时更换衣服及沐浴,换上干净的家居服,以防病菌逗留于家中。沖凉最好先洗头髮、再洗身体和面部。 【TIPS4: 妥善处理外出时穿过的衣物】尽量每日更换衣物,大褛/厚外套等衣物无法每日清洁更换,切勿挂回衣柜,尽量将外穿衣服挂离日常衣物,避免污染其他衣服。如果家中有高温蒸汽熨斗,也可以用于清洁外套,由于蒸气熨斗喷出的蒸气达摄氏100度,理论上具消毒杀菌效果。 【TIPS5:清洁手提电话】手提电话是极度极度极度需要清洁的物品之一,由于大家经常接触到它,细菌很容易透过手机表面传播。建议大家可用酒精湿纸巾或稀释漂白水抹手机表面及手机壳。
2020.3.13
病原体 「严重新型传染性病原体呼吸系统病」是指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群组个案。根据内地衞生部门的调查,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病徵 根据内地衞生部门提供的资料,个案的病徵包括发烧、乏力、干咳及呼吸困难。其中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年龄较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有较大机会出现严重情况。 传播途径及潜伏期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现时资料显示潜伏期介乎1至12.5天(估算的中位数为5至6日),但可长达14天。 治理方法 主要为支援性治疗。 预防方法 现时沒有预防这传染病的疫苗。 健康建议 要预防肺炎及呼吸道传染病,市民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衞生,包括: 在搭乘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挤逼的地方逗留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正确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脱下口罩后保持手部衞生;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进食前;如厕后;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妥善保养排水渠管和定期(约每星期一次)把约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排水口(U型隔气口),以确保环境衞生; 如厕时亦要注重衞生,先将厕板盖上才沖厕水,以免散播病菌;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弄干。如沒有洗手设施,或双手沒有明显污垢时,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亦为有效方法;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及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徵,应戴上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尽早向医生求诊。 外游预防措施 市民外游时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切勿前往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社区传播的湖北省; 避免在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社区传播的国家/地区与发烧或有呼吸道病徵的人士有密切接触。如果不可避免与他们接触,应戴上外科口罩,并继续佩戴直至回港后14天; 避免到访医院。如有必要到访医院,应佩戴外科口罩及时刻注重个人和手部衞生; 避免接触动物(包括野味)、禽鸟或其粪便; 避免到湿货街市、活家禽市场或农场; 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特別是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 切勿进食野味及切勿光顾有提供野味的食肆; 注意食物安全和衞生,避免进食或饮用生或未熟透的动物产品,包括奶类、蛋类和肉类,或食用可能被动物分泌物、排泄物(例如尿液)或产品污染的食物,除非已经煮熟、洗净或妥为去皮; 身处外地时,如身体不适,特別是有发烧或咳嗽,应戴上外科口罩,立即通知酒店职员或旅游领队,并尽快求诊;及 从外地回港后,若出现发烧或其他病徵,应立即求诊,主动告诉医生最近曾到访的地方及有否接触动物;并佩戴外科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 Source: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20.2.11
根据医院管理局2016年数据,每年有510个子宫颈癌新症,有151人死于子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是导致子宫颈癌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女士于26-30岁及46-55岁是感染高峰期。 不论男士、女士都有感染HPV的风险和罹患相关疾病的可能。 一旦受到感染,就有机会引致以下疾病: 男士 女士 肛门癌 肛门癌 生殖器官湿疣(椰菜花) 生殖器官湿疣(椰菜花) 亦有机会令伴侣因感染HPV而患上癌症及湿疣(椰菜花) 外阴癌及阴道癌 子宫颈癌 男士感染HPV的风险 在世界各地愈趋普遍 与HPV相关癌症和疾病的类型全球估计个案比率 如何有助预防子宫颈癌? 戒烟及避免吸入二手烟 使用安全套减低HPV感染风险 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细胞检验 接种HPV疫苗 有关HPV疫苗 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简称HPV疫苗,又称子宫颈癌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能预防子宫颈癌及其他因感染HPV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男性女性皆可接种。 现时在香港较为普遍的HPV疫苗是4合1疫苗及9合1疫苗,均属于处方药物,必须经註册医生临床评估后才可使用。 4合1 9合1 能预防的HPV类型 6、11、16、18 6、11、16、18、31、33、45、52、58 接 种 对 象 9 岁 起 ( 女 性 及 男 性 ) 9 岁 起 ( 女 性 及 男 性 ) 本 港 建 议 注 射 的 剂 量 9-13岁:2 针 14 岁 或 以 上 : 3 针 9 岁 或 以 上 :3 针 ( 2016 年 10 月 31 日 前 ) ******** 9-14 岁:2 针 15 岁 或 以 上 : 3 针 ( 2016 年 10 月 31 日 或 以 后 ) 常见问题 1) 有关注射时间 根据药厂指引,注射时间需为0-2-6个月,即是半年内注射三针,中间相隔2个月及4个月。 2)疫苗是什麽药厂?新和旧是什麽版本? 我们使用的是美国默沙东药厂的加卫苗。加卫苗9 (Gardasil9)目前只有一种,并沒有新的版本,所谓新旧只是包装不同, 但其实内容成份和效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是中央库存管理,同时存放不同批次.只会根据药物成份处理, 不会刻意分开包装.据理解, 现在在圆方中心注射的是新的包装,这个只供参考,不过我们不会保证什么包装的安排, 但会保证必定是合法来源,原厂正货,储存运送过程合规及有效期。 3) 两针和三针有什麽分別? 根据本港衞生署建议,9-14岁青少年只需注射两针疫苗,15岁或以上则建议注射三针以达相同免疫效果。 4) 谁适合接种HPV疫苗 ? HP疫苗的功效,对从未感染HPV的人士最为显着,因此,我们鼓励适龄人士及早接种,以达到最佳保护。不过,我们鼓励有性经验及已生育的女性接种。由于疫苗能有效预防最少4种HPV病毒,而临床研究显示,沒有女性同时感染疫苗所覆盖4种HPV病毒,所以接种疫苗仍然有效。 5) 正值怀孕期可否接种? 以下是一些怀孕情况的需知: -接种完三针后可以即时怀孕 -如果是怀孕期中,不建议接种 -生育后及餵哺母乳嘅过程中,可以接种 6) HPV疫苗有沒有副作用? 一般而言,HPV疫苗是安全的。常见的副作用与其他疫苗相似,包括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 发烧、头痛和作呕。如对HPV疫苗的任何成分曾经产生过敏反应,建议有关人士不应接种此疫苗。 如有疑问,请向你的医生查询意见。此外,衞生署亦设有药物警戒系统,以对疫苗安全保持警觉。 7) 接种HPV疫苗后,我仍需要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吗? 必定需要。接种HPV疫苗后,妇女仍需要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因为HPV疫苗不能清除已经带有的HPV感染,亦不能预防HPV疫苗覆盖范围以外的HPV病毒。
2020.1.1
普罗大众对关节痛的印象是︰那是「老人病」,年轻就不用担心。这其实只是某部分正确! 不只是老年人才会有关节痛吗 ? 长者多患「退化性关节炎」,中年人可患「类风湿症关节炎」。 60岁以上的人士有60%以上患有「退化性关节炎」,这是由年纪增长而引致的关节退化造成。 中年人士则较多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这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因免疫细胞过度活跃,不断重复攻击自身,导致关节、肌肉等发炎。 年轻且常做运动的人士因不适当的运动姿势和习惯,导致出现「关节痛」的个案亦屡见不鲜;而办公室的年轻一族,长期久坐又习惯跷脚,亦经常造成腰背、膝头痛楚。 患有关节痛是否不可以做运动 ? 不是,运动对健康绝对有益,只是关节痛人士做运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如关节有问题,应谘询医生可进行的运动类型,如运动姿态错误,有机会加剧症状。 运动前必须热身,舒展全身,避免运动后关节疼痛。 避免不适当的运动姿势,例如跑步时若身体过于向前倾,重心就会向前倾,让膝盖和嵴椎承受较大压力。 切勿忽然剧烈运动,如一下子进行高犟度运动,会导致关节的负重增加,使关节四周的肌肉劳损及疼痛。 关节痛可以根治吗 ? 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有助纾缓关节痛,但除非长期配合适当运动,否则根治可能性较微,一般集中纾缓治疗,例如: 医生会建议针对不同部位做适量的轻度运动,如游泳、散步、踩单车、太极等。 减轻体重,因过重令身体重心向前,增加关节压力。 按照医生指示服用补充剂,如葡萄糖胺,可犟化软骨;另外,其中的生物活性胶原蛋白可帮助消炎,纾缓关节痛。
2019.11.5
一般人看见自己的「肥肉」就会心生烧脂减肥大计,但原来肉眼看不见的肥肉──「内脏脂肪」才最为可怕,却偏偏最容易被人忽略。 「内脏脂肪」与「一般脂肪」有甚么不同 ? 大众一般认为脂肪是「肥肉」,可见于身体各部分,例如手臂、肚腩、大腿等。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是指储存在腹部内器官,如肝脏、肠道周围的脂肪,它被称为「活跃脂肪」,会释出多种的细胞激素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胰岛素抗性,从而引发不同的心血管毛病及代谢性疾病。 如何得知自己内脏脂肪是否过高 ? 留意自己有沒有中央肥胖,中央肥胖的人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内脏脂肪,如想准确量度内脏脂肪,须进行磁力共振(MRI scan)或电脑扫描(CT scan),但因价格、时间及辐射等因素,这些通常只在医学研究上使用。 男士腰臀比 > 0.9 >> 即属中央肥胖 女士腰臀比 > 0.85 >> 即属中央肥胖 是不是只有「肥人」才有内脏脂肪的问题 ? 不是,看起来瘦但有较多内脏脂肪的人是存在的,而且在亚洲人中的比例较高。因为他们外形瘦削,进食时比较沒有节制,又缺乏锻炼肌肉的运动,令肌肉量少而且比例低,产生沒有脂肪的错觉,再加上内脏脂肪是于腹部内器官附近,令人忽略并造成潜在危险。 医生小贴士 ? 长期不理会高内脏脂肪,可引发多种疾病,例如:二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或胆固醇、认知障碍、中风、乳癌、大肠癌等。 保持运动的习惯,建议一星期做2至3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带氧运动,如跑步、踩单车和游水。 注意饮食,食物应少油少糖,烹调以蒸、烚为主,避免煎、炒、炸的方式。
2019.11.5